> 文章列表 > “栏干倚遍斜阳晚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栏干倚遍斜阳晚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栏干倚遍斜阳晚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栏干倚遍斜阳晚”出自宋代释绍嵩的《同周湛二上人西湖之北山天竺晚归得十绝》。

“栏干倚遍斜阳晚”全诗

《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归得十绝》

宋代 释绍嵩

和靖先生坟已荒,三春花草殿余芳。

栏干倚遍斜阳晚,户牖轩窗总是香。

《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归得十绝》释绍嵩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归得十绝》是宋代释绍嵩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和平先生的坟墓已经凋零,

三个春天过去了,花草殿中的余香依然。

晚霞倾斜,我倚着栏杆,

门窗之间弥漫着清香。

诗意:
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周湛二上人一起游西湖北山天竺寺的情景。诗人注意到和平先生的坟墓已经荒芜,然而花草殿中的余香仍然在飘荡。在夕阳西下的时刻,诗人依靠着栏杆,感受到香气弥漫在室内外。

赏析:

这首诗抓住了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主题,通过描绘和平先生的荒废坟墓和残存的花草余香,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。晚霞倾斜的景象和清香的弥漫,给人一种寂静而宁静的感觉,也暗示了作者对于逝去岁月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。

诗中的\"坟已荒\"和\"花草殿余芳\"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。诗人倚着栏杆,观赏着斜阳下的景色,似乎在回忆过去,思考着人生的意义。而门窗之间的香气则给人一种愉悦和宁静的感受,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

整首诗意境幽雅,情感细腻。通过景物的描绘,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融合,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。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瞬息万变和人事更迭的深刻感悟,给人以启发和思考。